从现代建筑门窗业80年代初起步发展至今,已经历近30载的市场洗礼与进化,性能较差的普通门窗始终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中国门窗技术的升级换代较为缓慢,建筑门窗成为中国建筑的耗能大户,将来使然也是节能大户!欧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研发出了具备推荐工业流水线,其节能性能、安全性能、舒适度等远远超过普通门窗。2003年的欧洲门窗标准中要求K值不大于1.4,青山湖区工业流水线更加普及,目前市场应用量已达到了门窗总量的70%,而我国门窗平均K值约为3.5(保温),我国目前的标准——北京市门窗标准为K值2.8,仅为欧洲1984年门窗K值标准。据计算,按我国现有城镇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实行欧洲现行门窗标准K值,每年可节省标准煤4.3亿吨,约为中国全年煤炭产量的20%,数量相当惊人。
连接件主要有内置连接件、角槽连接件、槽条连接件、三角连接件和斜角连接件。内置连接件主要用于型材十字连接或垂直连接,装配时需在型材规定尺寸位置打安装工艺孔,以便将配件埋入其间,同时将弹性螺母放入另一型材的槽坑内,然后再锁紧螺栓;角槽连接件有E型和L型两种,用于两根型材的直角联接,安装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型材的槽坑内,然后用紧定螺钉锁紧,安装时须根据型材的槽宽和连接方式选用选用不同的角件连接件;槽条连接件用于两根型材之间直线加长连接,安装时将其插入两根型材对接处的的槽坑内,然后用紧定螺钉锁紧;三角连接是半圆形型材的专用连接件,它能把两根或三根型材连接在一起,加之配套的盖板,十分简洁美观;斜角连接件用于两根型材非90°的斜角联接,安装时它隐藏在型材的内部。
电泳时间延长漆膜增厚,但电泳时间过长,漆膜过厚,固化后漆膜易出现黄变,甚至出现渣点缺陷。循环过滤系统不能满足要求,也会产生膜厚不均、表面粗糙、渣点等缺陷。电泳时,部分品种导电杆的夹具不牢固,使得供电时续时断,导致漆膜产生粗糙、无光、表面发白等异常现象。固化的温度和时间对漆膜的色泽也有一定影响,可根据漆膜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增加漆膜厚度,延长烘干时间,可加深电泳铝材的颜色。反之,变浅。电泳前出现的轻微色泽差异可通过这一方法加以调整。漆膜含水份造成的微色差也可在阳光下晾晒得到消除。结束语,在型材高光银白色电泳铝型材的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色调和色泽不均现象,通过对合金成份、均质、挤压、时效、氧化、电泳、固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减少或避免色差的产生。上述只是简单阐述造成架型材高光银白电泳料表面色差产生的几种原因,实际生产中产生色差的原因还存在许多,只有在生产中不断地总结、分析,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
1.技术配备不一样大家都知道门窗企业不是门窗的生产者,而是门窗配件的组装者。的好坏更多取决于配件的拼接强度和密封性。普通门窗采用的传统组角工艺,以挤压铝角码+撞角的连接方式,再在挤角的刀口部位抹上密封胶,而真正需要密封的铝型材拼缝却没有密封胶,下雨天雨水就会通过拼接毛细缝进入门窗内侧,这样的工艺不能保证组角的密实和拼缝的密封性。而系统门窗不一样,它采用的是专用的铸铝角码配以空心不锈钢销钉+注胶。它比传统工艺的好处有两点,一、膨胀拉紧固定技术,二、注胶密封技术。每个铸铝角码都是由两瓣铸铝件组成,当不锈钢空心销钉打入后,两瓣铸铝件会自动打开,加上角码销钉孔和型材销钉孔的配合公差,将两根45度拼接的型材牢牢拉紧、固定。固定完成后,接下来要通过销钉的注胶孔向角码内注胶。注胶完成后型材45度拼接处,从腔体内部完全用胶密封住了。这样角码与型材腔体之间的缝隙被完全封死了,有效地保证系统门窗良好的气密性。